来源:JINNOC EXPO 浏览量: 9870次

长江中游城市群“十四五”发展顶层规划出炉,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将进一步提升

2022-04-01

作者:JINNOC EXPO

长江中游城市群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出炉

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中,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定位被提升至与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同一梯队。3月15日,长江中游城市群“十四五”发展顶层设计正式出炉。

图片来源: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“十四五”实施方案》

当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了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“十四五”实施方案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。《通知》指出,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“十四五”实施方案》(下称《实施方案》)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,明确要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、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

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我国面积最大、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群,涵盖湖北、湖南、江西3省31个城市,常住人口超过1.3亿人,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约9.3%。

《实施方案》中提出,到2025年,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,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,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、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。

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尊文接受采访时表示,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,对比2015年的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》,此次《实施方案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和目标。“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,长江中游城市群需要通过协同发展、科学分工,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”。

战略价值提升

回顾过去7年发展,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动能持续增强,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,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,铁路总里程突破 1 万公里。产业基础不断夯实,装备制造、汽车制造、电子信息、航空航天等产业实力明显增强。内需空间不断拓展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 8 个百分点以上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0%以上。

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表示,从新格局的构建来看,城市群和都市圈是支撑载体,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节点。从我国菱形结构的空间布局来看,北有京津冀,南有粤港澳,西有成渝,东有长三角,中部地区也需要国家规划加持,注入发展动力。

今年3月初,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北代表团提出《关于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建议》。代表团建议,将长江中游城市群(中三角)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,与长三角一起带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。

秦尊文表示,此次《实施方案》通过国家政策赋能,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更好发挥比较优势、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。

根据《实施方案》,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构建“三核三圈三带多节点”的空间格局,“三核”指三省省会城市武汉、长沙和南昌,“三圈”指武汉城市圈、长株潭都市圈、南昌都市圈。并且明确要求,到2025 年,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,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,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7%。

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

值得注意的是,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中,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的问题一直存在,早在2015年就被写进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》。

邹薇表示,作为中国发展较早、基础较强的老牌工业重地,三省都在承接长三角、珠三角产业转移。就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来说,区域内城市间的同质化程度相对较高,产业上中下游的粘度相对较弱。比如湘鄂赣都形成以钢铁、建材、汽车等为主的产业结构,重合度较高。如何把这样的城市群捏合到一起发展,破解竞大于合,是最大的难点之一。

“优势互补,科学分工,协同发展,实现资源要素的流通,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一直在探索的路径。”秦尊文表示,此次《实施方案》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导向,重点在于增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同创新能力,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,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。

国产大飞机C919客机制造环节就体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产业互补协作方面的探索。C919客机前机身大部段为南昌制造,起落架系统在长沙整体装配,专用拉杆由武汉航达航空科技研制供应。

而这样的产业协作,将通过建设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,实现横向错位发展、纵向分工协作的路径,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多地实现。《实施方案》中提出,促进城市间产业协作,优化产业链区域布局,加快建设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提升电子信息、工程机械、轨道交通、汽车等优势产业集群,努力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。加快打造航空航天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。前瞻布局量子信息、类脑智能等一批先导产业,抢占未来发展先机。

邹薇认为,加快三省协同发展,挺起中部崛起“脊梁”至关重要。长江中游城市圈这一极如何发力,值得期待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上海市将加快发展高端装备、电子信息、汽车等六大重点产业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,在更广区域实现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良性循环。

上海国际机床展暨上海国际数字化工厂展览会,立足中国长三角——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,链接长江中游城市群,依托于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和上海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导向,聚焦智能制造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、家电个性化定制、精密工模具加工、高端新能源开发应用、轨道交通航空航天、5G、大数据开发等领域,集聚国内外行业顶尖企业、知名品牌提供全球高端精密机加工装备和技术解决方案,全面助推工业自动化进程,推动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制造”转型。

 

文章来源:部分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